湖北省特色专业酒店管理专业网站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繁体中文

1498467855311342.png

  • 网站首页
  • 专业简介
    专业简介
  • 申报专栏
    申报材料
    验收材料
  • 人才培养
    教学改革
    人培方案
    特色班
  • 教师队伍
    教师简介
    楚天技能名师
    行业交流学习
    挂职锻炼
    教师论坛
    专业培训
    教师获奖
  • 教学条件
    校内实训
    校外合作
    网络教学资源
  • 成果展示
    省级大赛
    校级大赛
    就业风采
    创业风采
    社会服务
    科研成果
  • 管理制度
    国际项目制度
    教师管理制度
    实习制度
  • 学生风采
    学生风采
  • 社会评价
    毕业生评价
    实习生评价
    短期帮工评价

申报专栏

申报材料
验收材料

验收材料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申报专栏 > 验收材料

酒店管理特色专业建设总体报告 谢璐


图片22222.png 

 

 

 

特色专业建设总体报告

图片11111.png 

 

 

 

 

 

 

 

 

学校名称:武昌职业学院

专业名称:  酒店管理  

获批时间: 2015年1月 

2017年6月22日


目 录

 

一、学校主要工作及政策措施 1

(一)组织保障 1

(二)政策保障 2

(三)资金保障 3

(四)质量控制 3

二、专项经费投入情况 3

三、建设成效 4

(一)形成一套适应湖北区域特色的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4

(二)形成以“深度校企合作机制”为纽带的校企利益共同体 6

(三)拥有了一支“双语双栖、校企互动、教做合一”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8

(四)初步建成“制度规范化、手段信息化,过程精细化、学制弹性化”的教学管理体系 11

(五)搭建“高素质、高起点、高就业”人才培养质量保障平台 11

四、后续建设建议 12

(一)专业辐射力有一定成效,可持续发展力需保持 12

(二)特色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初见成效,覆盖面可增强 12



武昌职业学院

关于酒店管理特色专业建设总体报告

武昌职业学院是经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的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始建于2002年5月。学校秉承“厚德强能,励志创新”的宗旨,以教学基础管理为抓手,教学品牌塑造为重点,完成教学质量的快步发展。2014年本校酒店管理专业校企合作初见成效,武汉皇家格蕾丝酒店获批湖北省校企共建校外实训基地,2015年1月酒店管理专业获批湖北省高等职业教育特色专业。整个建设期内,酒店管理专业严格按照申报材料的专业建设规划进行建设,做了一系列创新及改革,专业教学硬件及软件水平得到了很大提升。现根据省厅《关于2014年立项建设的高等职业教育品牌与特色专业等项目进行检查验收工作的通知》精神,将酒店管理特色专业建设的总体情况报告如下:

一、学校主要工作及政策措施

(一)组织保障

1、组建校级特色专业专家组,组长由教学副校长亲自挂帅,涵盖十名院系抽选专家,从申报初审、获批后建设规划、项目硬件采购、项目实施监控、项目问题解决、项目验收统筹等进行了全面关注和安排,确保项目顺利建设。

2、成立校级特色专业协调小组,组长由教务处处长牵头,联合特色专业建设几大板块涉及的部门,选派对口人员进行建设对接,确保项目有效建设。

3、组建特色专业建设专委,二级学院院长牵头,组织成员分别由企业界精英、行业专家、学术权威及相关政府官员、往届毕业生等组成,为项目实施的连贯性和项目有效管理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对每项建设项目明确项目负责人,实行统一组织、统一协调、分工负责、动态检查、目标考核、以确保项目按计划完成。

(二)政策保障

本校高度重视专业建设工作,把专业建设作为教学基本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为保障专业建设工作的实施,制定了品牌(特色)专业建设与管理文件,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专业建设体系,采取了以下主要措施:

1、实施项目化管理:通过立项评审,确立校级品牌(特色)专业建设项目,建设周期为2年。对立项项目实行目标管理与动态管理,各项目按建设标准和要求制订建设方案,有计划地开展建设与改革工作,学校定期进行检查评价,对未达到建设规划目标的取消项目资格并停止经费划拨。

2、注重专业特色的形成:学校把专业特色的形成作为专业建设的重要内容,明确“重点建设和扶植学术水平高、师资力量强、教学质量高、教学基础条件好、社会适应面广、具有地方特色和社会效益的优势专业和特色专业”为专业建设的基本原则,把“形成一批特色明显的、具有示范作用的品牌(特色)专业,加快形成旅游学院专业建设、专业教学改革的‘亮点’和特色”作为专业建设的目标。

3、对建设项目给予政策倾斜:对取得建设成效的项目,待遇等同学院教育教学成果奖,给予建设团队奖励,在课程建设、教师进修、晋职、岗位考核等方面予以优先考虑,并在年终教学工作量的计算上给予一定的倾斜。  

(三)资金保障

严格按照省教育部门规定进行资金定向使用与管理,项目建设各项资金均按计划足额投入。目前,酒店管理特色专业建设财务状况运行良好,能够根据项目进度要求,确保资金足额按时到位。在项目运行中,制定建设项目进度计划和资金拨付计划,对建设项目资金实行专项管理,按程序具体组织实施,并对建设目标、质量、标准和进度承担责任。委派专人成立项目资金审计小组,并实行动态的专项审计制度,严格执行专款专用,以确保项目按计划实施和资金的合理使用。

(四)质量控制

完善ISO9000质量认证体系的程序化运作模式,进一步将项目建设任务分解成明确的具体职责,建立健全PDCA循环管理体系,进一步规范项目建设职责要求,改革评价办法,注意与社会实际发展情况的对口衔接,不断调整工作重心,满足社会发展对专业培养方向的更高要求,实现项目建设的预期目标。

二、专项经费投入情况

2014年武昌职业学院“酒店管理”专业获批湖北省特色专业建设项目,2015年7月湖北省划拨100万元建设经费。武昌职业学院为了更好进行特色专业建设,选取教学场地共260平米用于改善酒店管理专业实训条件,以达到特色专业标准。并在建设过程中,积极支持专业建设相关工作。按照申报规划要求,我校围绕校企合作机制、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改革、师资培养、实践教学条件、社会服务能力几个模块展开建设。具体建设中,按照预期规划,经费开支分为硬件开支和软件开支两个部分,硬件主要是酒店管理综合实训中心的建设,占经费总额的40%,为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提供了良好的教学场地,并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提供了鲜活的案例;剩余的60%经费用于软件完善,包含的内容比较丰富:深度校企融合的模式搭建、双师教师的培养、双栖教师的平台搭建、课程教学改革、科研成果出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完善,整个软件建设是一个系统化的过程,校企共建、师资水平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加强,最终按照计划分步完成整个建设内容。

三、建设成效

(一)形成一套适应湖北区域特色的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1、在培养目标和模式上强调特色和复合性

酒店管理专业遵循“横向拓宽、纵向理顺、加强基础、调整结构、更新内容”的原则,完善课程体系、充实教学内容、加强实践环节、设置专业特色课等措施,构建知识、能力、素质并重的人才培养模式,强调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培养。使该专业培养的学生成为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特色的酒店业复合型人才。

目前酒店管理专业有三种类型的人才培养模式:普通酒店班实施的是“工学交替”式的三明治人才培养模式;与国际酒店集团合作的“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与创新创业教育紧密结合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

国际酒店集团合作的“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是该专业一大特色,根据国际高端酒店就业需求,制定专业知识能力为基础,英语及跨文化交际能力为补充的定制化人才培养模式,小班教学,成功培养了多名优秀的国际化复合型人才。

“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是该专业的一大亮点,2016年酒店管理专业建立了“sunshine café”酒店管理专业实训中心,并于2016年4月30正式开业。“sunshine café”实训中心经历了几个阶段,从产品制作、教师培养、教学安排、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人员管理、财务管理等方面不断摸索,成果丰富!已经培养了近四批创新创业人才,并都以优异成绩结业。酒店管理专业跟踪就业后续数据,建档学生走上社会后的创业情况。

2、科学设置学科基础课和专业课程

以学生的能力培养为中心进行课程设计,以夯实理论基础、强化实践环节、突出区域特色为原则,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动手能力为目标,对酒店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进行修订和完善,以满足学生就业、升学、个性发展的多元化需要。

为了完善2015级酒店管理专业实习返校后教学工作,更优的体现出“三明治”式教学模式的优越性,我们制定了《2015级酒店管理专业实习返校(14周---18周)教育教学与考核计划》,从实习后技能考核、实习后语言提升、实习后管理塑造等方面来考核和增加学生的职业认同感及职业情感,强化语言沟通能力,促进职业规划建立和管理知识的搭建。

3、在教学环节上强化实践性

专业建设小组通过分析与论证,对现有的实践课程体系进行了整合与优化,增加了实践教学环节的比重。改革实践教学内容和方法,专业课程编写能力测试方案,依据授课过程要点分阶段进行考核。酒店管理专业本学期试点建设《酒店职业英语》和《导游实务》课程能力测试,测试方案根据岗位职业要求进行教学模块分割,不同教学模块不同考核要点,学生分模块考核计入总评成绩。

围绕“以赛促教、以赛促学”宗旨,课程内容“赛教融合”,以能力本位塑造学生基础专业技能。通过此项教学改革完善专业教师综合实力,提高学生专业综合素养。每年派7名选手参加湖北省职业技能大赛“西式宴会设计”和“导游服务”两个赛项,连年取得佳绩。2013年获得一等奖一项,三等奖四项;2014年获得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两项,三等奖三项;2015年获得一等奖4项,三等奖2项;2016年获得一等奖3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2015年获得IBA世界调酒大赛中国赛区院校组一等奖一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1项;2016年参加湖北省调酒大赛取得了1项一等奖,1项三等奖的好成绩。

4、吸收用人单位参与专业建设

为正确把握专业发展和教学改革方向,使酒店管理本科专业的人才培养更适合当前行业产业发展趋势和人才需求,专业建设指导小组积极主动吸纳用人单位共同研究人才培养方案,培养适合行业需求的高端技能人才。

2017年我校酒店管理专业加入“万礼豪程”教学基金项目,多次与基金会成员协谈人才培养模式及专业课程改革,集团旗下酒店-武汉光明万丽酒店也积极配合参与了《现代酒店管理实务》慕课中“酒店职业素质养成”模块的拍摄,为深入校企共建奠定基础。

(二)形成以“深度校企合作机制”为纽带的校企利益共同体 

1、基础实习基地建设,满足实习实训教学做一体化要求

为培养适合行业需求的高端技能人才,提供“多区域、多种类、多机会”的校外高端、高星级酒店供学生完成专业认知、部门技能知识掌握、基础管理知识涉入等多方位的岗位知识,从始至终灌入企业文化,满足教学做一体化需求。

为了满足教学做一体化需求,保障良好的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校内实训条件也在稳步提升。除原有餐饮实训室、前厅实训室、茶艺实训室外,2015年获批特色专业后根据市场发展需求,增建了酒店管理实训中心。酒店管理实训中心为教学、经营一体化的综合体,既能满足基本教学、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还能塑造和锻炼学生创业及管理能力。

2、开启省级校外实训基地共同发展模式,服务区域经济

2014年我校获批湖北省校外实训基地建设项目,与获批合作单位武汉皇家格蕾丝酒店紧密合作,围绕校企帮工、教师培训企业员工、微课制作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究和尝试,取得了些许成果。2015年酒店管理专业国际部教师赴武汉皇家格蕾丝酒店培训员工英语口语,酒店方聘任我校教师为英语导师;2015年在武汉皇家格蕾丝酒店拍摄的微课《酒水调制之分层技能》获湖北省高校(高职高专)微课大赛三等奖,2016年获得全国职业院校教师微课大赛(高职高专技能类)二等奖的好成绩。

3、依托万豪基金项目,踏上万礼豪程之旅

2017年我校获得与万礼豪程合作的机会,遵循万礼豪程培养行业精英从教师做起的原则,我校教师参加了万礼豪程提供的TTT认证学习、3A英语教程研讨、并派驻两名骨干教师赴云南学习,并通过了美国饭店业协会CHE教员的国际认证。2017年4月21日至23日,我校旅游学院2名教师受邀参加2017年万礼豪程华东区域教学研讨会,万豪基金中国旅游教育合作项目专业人士通过图片展示、视频播放课堂教学演示等方式对如何进行教学设计、组织有效的课题教学等项目进行了培训。“行业规范、教师先行”的趋势下,酒店管理专业教师储备了更多专业知识后,会带动更多深入万礼豪程的其他项目启动。

(三)拥有了一支“双语双栖、校企互动、教做合一”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1、不同层级的教师培训,撬动了教师专业研究之门

酒店管理专业教师积极参加各类专业相关教师培训,不断充实专业知识,汲取专业养分。通过多种权威培训提升了自身水平,进行了相应教学改革,并通过教师论坛将经验分享给其他老师。

2013年、2015年,我校共派3名骨干教师赴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参加湖北省酒店管理专业骨干师资培训,均在此培训班中担任班干部一职,获得“优秀学员”的称号;

2014年派一名老师参加IBA世界调酒大赛培训,为后期大赛成绩奠定了基础;

2015年派一名老师赴云南大益茶厂参加茶艺培训;一名老师赴新东方烹饪学校完成了为期一个月的西点制作技术培训,增强了酒店管理实训中心师资储备;4名教师通过调酒师培训,取得中级调酒师资格证;

2016年派出四名骨干教师赴澳洲西部Stacey College完成了为期3周的培训,提升了专业教师的国际化沟通能力;2016年1名教师顺利通过培训获得高级茶艺师资格证;

2017年4月8日至4月13日,酒店管理专业两名骨干教师赴昆明学院参加中国第三期美国饭店协会注册饭店教育导师研修班。经过紧张的培训,我校两名老师不仅通过了笔试,还通过了全英文授课的考核,最终光荣获得了注册饭店教育导师荣誉称号,并获得了CHE证书和CHE徽章;4月21日至23日,两名教师赴南京旅游职业学院参加万礼豪程华东区域教学研讨会,并完成了为期一天的酒店管理专业教学改革培训,获得了“TTT”培训师认证;5月,一名教师赴武汉商学院参加了为期5天的品酒师培训;6月,一名教师赴绍兴越秀职业学院参加由国际联号酒店组织的教学改革会议,学习了“3A”英语教程的精髓及教法,为该专业国际项目有序、有效开展提供了帮助;7月派一名教师赴企业学习西点设计和小微企业管理知识,为创业项目增添活力。2014年-2017年连续四年旅游学院院长被全国高职技能大赛组委会聘任为大赛仲裁长,旅游学院副院长2016年被聘为全国高职技能大赛“西式宴会设计”赛项裁判、湖北省中职技能大赛“导游服务”赛项裁判长、武汉市中职技能大赛“西餐烹饪”裁判长,2017年被聘为全国高职技能大赛“西式宴会设计”赛项裁判。

2、假期教师挂职锻炼,开启了教师专业技能之路

酒店管理专业教师假期挂职锻炼,是一项有组织有纪律,有申请有总结的完备锻炼过程。通过挂职锻炼,能更好的了解部门岗位职责及要求,提升教师技能水平,为教学改革提供可行性保障。

从2014年暑期至今,酒店管理专业共参与挂职锻炼的老师为7名,挂职地点分布在北上广及武汉等地多家五星级酒店,老师均在挂职锻炼中习得了更完备的专业知识,获得挂职企业好评,也对挂职企业面临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3、参加教师竞赛,定位教师专业发展之势

酒店管理专业教师参加校、省等多种教师竞赛,通过竞赛发现教学之中的不足,并根据专业团队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管理能力提升,充分发挥团队优势。

2015年酒店专业团队制作的微课《酒水调制之分层技能》获湖北省高校(高职高专)微课大赛三等奖,2016年获得全国职业院校教师微课大赛(高职高专技能类)二等奖的好成绩。2017年1名专业教师参加校级信息化大赛获得二等奖,并于2017年7月代表学校参加省级信息化大赛。

4、完善教师科研考核制度,提升教师专业发展水平

酒店管理专业教师明确科研是教师立身之本,注重物化成果提炼,教师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总结经验,通过教师论坛提炼总结观点,指导教学改革,提升科研水平。

酒店管理专业这几年科研水平有了很大突破,2015年参与了湖北省第二批职业教育专业(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标准建设,编撰了《旅游危机管理》和《旅游职业英语》两门教学标准;完成了《酒水调制之分层技能》及《CHECK-IN SEVICE》微课制作,2016年获得全国职业院校教师微课大赛(高职高专技能类)二等奖和三等奖的成绩;2016年完成了国家规划教材《旅游企业公共关系》、《酒店管理实践教程》编写;2017年完成了省级规划教材《涉外旅游沟通技巧与实务》、《旅游职业塑造》编写;正在进行慕课《现代酒店管理实务》的后期制作;《酒店管理专业实训综合教程》校本教材的编撰也在启动中。省级科研《酒店管理专业国际化教学项目HTP实践研究》已于2016年顺利结题,《旅游职业院校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流向与职业认同差异化研究》、《校企协同提升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职业认同感的探索实践与研究》这两项省级课题正在研究中,2016年《国际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旅游类HTP项目与课程开发》等四个项目被国家旅游局列为万名英才项目,已完成中期检查正在完善资料迎接明年验收工作。

(四)初步建成“制度规范化、手段信息化,过程精细化、学制弹性化”的教学管理体系

酒店管理专业作为学校试点教学管理单位,重视教学过程评价,突出学生主导,按照学校的能力测试要求,进行相应教学管理改革。校内课程按照能力测试要求,弹性阶段完成,教学管理系统中体现;校外实习课程通过工学云平台,信息化手段辅助完成。

(五)搭建“高素质、高起点、高就业”人才培养质量保障平台

1、基础实习就业成效

酒店管理专业为劳动密集型产业,学生培养采用的国际认可的“三明治”模式:分为校内专业基础知识、校外实习技能知识、校内管理知识学习三个阶段。第二个阶段的校外实习是将教学地点移至国内高端酒店,老师变更为酒店各岗位的基层管理者,实习为学生毕业后就业提供了可靠保障。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完善专业知识,部分学生已获得晋升机会。

酒店管理专业2010级学生邓弯在实习期被选中为南京青奥会会议接待员,服务期间获得了组委会及相关领导的好评;酒店管理专业学生2013年至2016年参加湖北省技能大赛(高职组)共获得9个一等奖、3个二等奖、10个三等奖的好成绩;2015年4月,参加了IBA“世界杯”世界调酒师大赛,获得中国区院校组“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两项,“三等奖”一项;酒店管理专业2015级学生陈思来在实习期间被选中为2017年春节联欢晚会旗袍秀节目表演者,代表实习酒店获得了荣誉。

2、创业实习就业成效

现代职业培养的创新点在于创业人才培养,酒店管理专业为有创业意向的学生搭建创业通道、开设创业课程、提供创业模拟条件、引导创业问题研究,培养学生的创业管理能力,为学生顺利走上创业之路提供良好保障。酒店管理专业教师带领创业班学生参加2017年武昌职业学院创新创业设计大赛,获得三等奖的好成绩。

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创业人数初步统计有10余人,其中和专业相关的有8人,涉及自助餐饮、酒吧经营、连锁宾馆、互联网餐饮配送、旅行社等多种旅游类相关及衍伸行业,为酒店管理专业创业人才培养改革提供了参考价值。

3、国际实习就业成效

紧跟国际化市场需求,酒店管理专业国际人才培养项目已向海外输送优秀学生达 37人,地点分布在阿联酋、马尔代夫、马来西亚等国家以及中国的澳门区域,学生在境外就业过程中获得企业好评,国际就业项目为学生提供了更高起点的就业方向。

四、后续建设建议

(一)专业辐射力有一定成效,可持续发展力需保持

酒店管理专业围绕师资培养、人才培养改革、校企融合、人才培养成效,做出了一些成绩,在湖北省同类专业已有一定的影响力,符合湖北省特色专业验收要求,介于专业可持续发展动态需求,本校将酒店管理专业长远发展列于学校教学五年规划,力求酒店管理专业建设更上一个台阶。

(二)特色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初见成效,覆盖面可增强

酒店管理专业在人才培养质量已有一定成果,为后续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奠定了基础。特色专业人才培养起步于小范围精英培养,慢慢需辐射更多酒店管理专业学生,提高优质人才培养质量覆盖面,服务于旅游行业。

武昌职业学院酒店管理专业是我校第一个成功获批的湖北省特色专业,全校通力配合旅游学院完成特色专业的建设工作。旅游学院依照省级标准基本完成了特色专业建设的项目指标,部分建设内容超越了基础指标值,达到省级特色专业验收要求。  

 


点击次数:  更新时间:2017-06-28 11:26:33  【打印此页】  【关闭】
上一条:酒店管理特色专业建设总结报告 张秀玲  下一条:附表2湖北省高等职业教育品牌特色专业建设情况统计表
湖北省特色专业酒店管理专业网站
校内实训|友情链接|站内搜索|网站地图|会员中心

武职特色专业 版权所有 2020

Powered by MetInfo 5.3.19